管桩基础计算表
参考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》(JGJ94-2008)
序号 参数 数据 单位 备注
桩顶作用效应计算








1 承台底面高程 m 输入..
2 最大基底压力Pmax kPa 输入..
3 最小基底压力Pmin kPa 输入..
4 水平滑移力 kN 输入..
5 平均基底压力P 116.195 kPa  
6 基底应力不均匀系数η 1.05    
7 基底平均宽度Bc(水平力方向) m 输入..  
8 基底长度Lc m 输入..  
9 桩长L m 输入.. 接桩≤30m[单节长度≤15m]
10 桩外径d m 输入.. 选型[参见附录B]
11 桩内径dl m 输入.. 选型[参见附录B]
12 桩的最小中心距 2.4 m [灌注桩3d][管桩4d][3.3.3]
13 横向桩距Sa1(水平力方向) m 输入.. [≥桩的最小中心距]
14 纵向桩距Sa2 m 输入.. [≥桩的最小中心距]
15 横向布桩数n1(水平力方向) 输入..  
16 纵向布桩数n2 输入..  
17 总桩数n 72    
18 基底总的竖向力设计值(Fk+Gk) 53449.7 kN    
19 基底总的水平力设计值Hk 5279.97 kN    
20 单桩竖向作用力Nk=(Fk+Gk)/n 742.36 kN    
21 单桩水平作用力H1=Hk/n 73.33 kN    
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
1 桩基入土深度∑L 20      
2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=Qsk+Qpk 3406.11 kN    
3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=Quk/K 1703.06 kN   取K=2,不考虑下拉荷载
4 判定条件:Nk≤Ra 满足      
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(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Qgn)
1 持力层性质 强风化花岗岩      
中性点深度比ln/l0   输入.. 与持力层有关[表5.4.4-2]
桩周软弱土层数 输入.. [人工确定]
软弱土层下限深度l0 18.25 m    
中性点深度ln 18.25 m    
2 中性点以上土层厚      
中性点以上桩周厚度加权负摩阻力qsn 12.66      
中性点以上加权重度γm1 5.55     中性以上
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n 1     P45 5.4.4-4
负摩阻力下拉荷载Qgn 435.54 kN P45 5.4.4-3
3 中性点以下各土层厚      
4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=Quk/2 1427.85 kN   考虑下拉荷载
5 Nk+Qgn 1177.9 kN   5.4.3-2
6 判定条件:Nk+Qgn≤Ra 满足      
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(考虑地震液化效应时)
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1427.85 kN   考虑下拉荷载
2 地震时基底应力 kPa 输入..  
3 地震时总竖向力N 46092 kN   [与基底面积有关]
4 单桩平均竖向作用力Nk 640.17 kN   分摊到单桩上
5 判定条件:Nk≤Ra 满足      
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
1 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Rha计算      
桩身混凝土等级   输入.. [参见附录B]
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Ec 38000000 kPa   [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GB50010-2010 表4.1.5]
桩身截面惯性矩I0 0.006 m4    
桩身抗弯刚度EI 184295.812 kN·m2    
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kN/m4 输入.. [淤泥建议1200][表5.7.5]
桩身的计算宽度b0 1.26 m   P63
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 0.38 1/m   5.7.5
桩的换算埋深αh 7.65     [α·h][一般大于4]
桩顶允许水平位移Χ0a m 输入.. [位移10mm,敏感6mm] P62
桩顶水平位移系数νx(查表值) 0.94     [α·h 二维查表5.7.2]
桩顶水平位移系数νx(应用值) 1.17     [增大25%] P293
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Rha 65.91 kN   [预制桩、ρ≥0.65%灌注桩]
2 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Rh计算      
考虑水平力的群桩效应:      
沿水平荷载方向的距径比Sa/d 4.21     仅水平荷载方向
沿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的桩数 n1 8     水平
沿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的桩数n2 9     垂直
桩顶约束效应系数ηr 2.05     [α·h 二维查表5.7.3-1]
承台侧向土抗力效应系数ηl 0     松散状态取0
承台底摩阻效应系数ηb 0     不考虑承台摩阻力
桩的相互影响效应系数ηi 0.58      
群桩效应综合系数ηh 1.19      
群桩的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Rh 78.35 kN    
判定条件:H1≤Rh 满足      
软弱下卧层验算
1 基底总的竖向力设计值(Fk+Gk) 53449.7 kN    
2 群桩外边缘矩形底面长边A0 19.8 m   [长边]
3 群桩外边缘矩形底面短边B0 17.4 m   [短边]
4 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      
持力层压缩模量Es1 Mpa 输入.. [查地勘资料][多层时应加权取值
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
(GB5007-2011)5.3.6]
下卧层压缩模量Es2 Mpa 输入.. [查地勘资料]
ES1/ES2 3.56     [扩散角...]
持力层厚度t m 输入.. [人工确定]
t/B0 0.86     [扩散角...]
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θ 23.56   [扩散角][二维查表5.4.1]
5 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σz 19.54 kPa   5.4.1-2
6 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加权平均重度γm2 7.9 kN/m3   软卧以上
7 软弱下卧层经深度Z修正的地基
承载力特征值(GB5007-2011)
    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(GB5007-2011)5.2.4
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fak kpa 输入.. [查地勘资料]
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 6 kN/m3   软弱下卧层[不考虑其影响]
基础底面以上加权平均重度γm2 7.9 kN/m3   软弱下卧层以上[水下浮重度]
基础埋置深度d 34.55 m   [软弱下卧层以上厚度]
修正系数ηb 0     [基底土为淤泥,取0]
修正系数ηd 1     [基底土为淤泥,取1]
基础底面宽度b 6 m   3~6之间[不考虑其影响]
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 333.98 kpa   faz=fak+ηbγ(b-3)+ηdγm(d-0.5)
8 软弱下卧层顶面的竖向作用力σz+rmz 292.46 kpa    
判定条件:σz+rmz≤faz 满足      

土层参数
土层名称 层底高程
(m)
有效重度
(kN/m3)
土层
厚度
(m)
进度 桩入
土层
厚(m)
极限侧阻力
标准值qsik(kpa)
极限端阻力
标准值qpk(kpa)
桩周负摩阻
力系数ξn
桩极限
侧阻力Qsk(KN)
桩极限
端阻力Qpk(KN)
中性
点以
上层
厚(m)
有效重
度(kN/m3)
平均竖向有效应力σ(kpa) 桩周负摩阻力系数ξn 桩周负摩阻力标准值qsin(kpa) 中性
点以
下层
厚(m)
总极限侧阻
力标准值qsik(kN)
总极限端阻
力标准值Qpk(kN)
18.25 1 18.25 550.41 18.25 5.55 50.64 0.25 12.66
11.4 0.15 1.75 593.76 2261.95 1.75 593.76 2261.95
4.9 0
输入... 输入... 输入...       输入... 输入... 输入... 与土层、桩径有关 中性点以上,与土层有关,与桩无关 中性点以下